祁门人物中国陶瓷艺意昂3平台术工匠戴李平
栏目:刻绘 发布时间:2024-09-09

  黄山祁门(古徽州)作为一座以砖雕木雕石雕砚雕支撑千年的城市,积淀了很多文化、创新以及工匠精神。其实黄山祁门陶瓷虽不名声大噪,却也出类拔萃。祁门产瓷,由来已久。据考证,祁门生产瓷器至少始于明代,1958年以原公私合营祁门瓷土厂为基础,设窑开始烧制瓷器,并在金字牌建设瓷厂。

  次年国庆前夕,烧制成功第一窑“献礼瓷”向国庆10周年献礼,从此名声大噪。到1980年代,年产日用瓷达2000万件,一跃为安徽老大。后因各种因素逐渐衰败。原来在祁门还有多家瓷器生产厂家,能生产日用瓷、工艺瓷、旅游瓷、仿古瓷等各类产品品种。总来说良莠不齐,中国陶瓷艺术工匠戴李平看到现状,疼到心里,他决心重振祁瓷,做一份微薄之力。

  戴李平深刻理解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普通的泥土只有经过能工巧匠的手、窑炉的高温烧结和物理化学变化,被锤炼成精美的艺术品和日用品。不是仅仅嘴上说说而已,其实戴李平他热爱艺术喜爱陶瓷,虽入伍服役仍对艺术不离不弃,后转业先后到祁门瓷厂工作更是顺理成章。他先后进修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清华大学艺术学院高级研修班深造,不仅如此,他成立黄山市祁韵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并担当法人,让陶瓷艺术走上正规,为重振祁门文化艺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其实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拜蒋蓉等紫砂壶大师学艺,向中国彩陶艺术大师邱玉林学习彩陶技艺,从生活中的陶瓷创作到自然和谐的禅学,有了质的飞跃。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便是重视技术,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祁门的陶泥数量还可以、质量上乘,只是没有更好利用,祁门陶业却能千年不衰。

  何以能如此?这是“祁门制造”的“工匠精神”。戴李平心怀“坚韧”拥抱理想,他清楚陶瓷艺术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就像自然界,制造业也有时令节气,也会荣枯交替。戴李平为了让“祁门制造”能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他不辞劳苦,坚守理想和情怀,勤修本业,勇猛精进,立志要在核心技术、品牌价值、行业标准等方面,为祁门文化产业争得话语权,支撑他们的也是理想和情怀。

  戴李平对待艺术有他独到的眼光,品茗之余,偶尔画画,而这些艺术门类之间的交叉融合,让他获得了陶瓷艺术新的感悟和心得。他明白陶瓷艺术赚的是“慢钱”、“辛苦钱”,但经得起风吹雨打,正是因为具备这种长远的眼光,所以,他自信坚守在陶瓷艺术领域,不跟风、不起哄,任他花开泉涌,我自岿然不动。其实源于他的兴趣。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哪个时代,黄山民间都有一群手工艺人痴迷于技术,知之、好之、乐之。生意兴隆也好,市场萧条也好,只要能解决温饱,就决不放弃所好。正是这群“痴汉”为“工匠精神”提供了深厚的民间土壤,让“工匠精神”得以绵延久长。

  追求技术进步的努力,加上坚守本业的定力,构成祁门“工匠精神”的核心涵义。天助自助者,谈笑风生的戴李平在彩陶上挥洒他的艺术,其人其作被数家颇有影响的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入选刊登,2016年2月3日应邀参加文化部组织的“2016黄金时代—巴黎新春中国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1月31日代表徽州非遗人员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盛典》节目,介绍祁门青瓷;并组织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砚雕、徽墨、书法、绘画共同参与;2017年2月23日陪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走进中央电视台介绍宜兴彩陶。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几十余项。2016年6月作品《梦之情》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其实不止如此,2014年11月18日创作的作品《清泉提梁壶》被首都博物馆珍藏;2015年12月作品《跳刀水洗——青韵》瓶被中国陶瓷馆永久收藏;2015年12月作品《青瓷乐天罐》被黄山市中国徽文化博物馆收藏;2016年2月作品《跳刀水洗一》被法国巴黎市政府收藏;2016年4月作品《跳刀青瓷罐》被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委会收藏;2017年元月作品《祥瑞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永久收藏;他还拥有自己的专利:2011年8月发明一种反应釜用于陶瓷原料加工获得国家专利,专利证书号:第1904105号;2012年《旋纹罐》、《恋》、《旋纹盖罐》三件作品取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戴李平除了创作陶艺之外,还发表了多篇陶瓷艺术论文,涉猎的门类诸多,他在这两者之间能够轻松自由转换。他说,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有不同的,这也是他的生活方式。其实这与他的人生阅历是有关的。他进修深造,几十年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意昂3平台,这些经历给了他丰富的创作灵感,无论是陶瓷创作还是写论文,都有了基础。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必须要对自己的“艺术人生”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对于他来说,在他艺术人生道路上,凡是活得最累的那一段,也是对他最有意义的一段。付出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多。所以,有了这些见识和经历,他觉得创作陶瓷也好,还是写论文也好,都有了依托、有了基石,当然也就可以自由转换。

  他阅历丰富,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研究。他从民俗的角度,在当代,他认为陶瓷民俗的传承关系尤其重要。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中国的陶瓷融入了多种的民俗元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瓷器承载的元素极其多,举个例子来说,民间的艺术陶瓷,民间艺人利用剪纸、十二生肖等题材创造了不少人们喜闻乐见、吉祥寓意的体裁的陶瓷作品,民俗中的木雕、圆雕、漆雕、雕刻等等,都是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这些元素为中国的陶瓷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需要,我们对民俗文化有着重新的审视,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手工技艺,保护传统工艺,发展手工文化,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才能让传统延伸在当下。

  戴李平擅长彩陶创作题材,对紫砂壶又有深入研究,可谓是独辟蹊径、自开新貌,他的这些灵感来自内心的广袤视野。他常说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自然中的飞鸟走兽、花鸟虫鱼,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经历中的一份记忆。他年少离开黄山,服役求学拜师访友,他看遍了山山水水、田园风光以及鸟语花香。尤其是早上起来,屋前屋后,悦耳动听的鸟鸣声,总能使他愉悦起来,业余时间也画了不少的速写。后进修景德镇陶瓷学院,使他对造型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和邱玉林大师的交流让他更拥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为他的陶瓷艺术创作打开了一扇大门。戴李平认真研究宋代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艺术范例,他觉得贴近生活回归传统又和现代艺术相互融合构成了他的艺术观点,他通过人文自然情怀带给人们的美好的一些寓意。

  戴李平创作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也荣获了诸多奖项。1988年获安徽省陶瓷展评《七头影青碎纹釉浮雕文具》、《粉彩异形台灯》(造型)获优秀创作奖;1990年为新安医学全国巡回展设计制作《汪机》陶瓷雕像;1996年在宜兴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学习紫砂技艺,并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学习彩陶;2010年与张武平合作的作品《荷韵》在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荣获金奖;2012年6月与张武平合作的青瓷《生机》在“2012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比中荣获金奖;2012年6月与张武平合作的青瓷《旋纹罐》在“2012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比中荣获金奖;2015年11月13日作品《淡泊》荣获第十八届西湖博览会原创作品金奖;2015年11月15日安徽省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作品“生机二”荣获金奖。2015年11月27日安徽省“走进徽州——陶瓷艺术博览会”暨陶瓷艺术精品展作品《青瓷旋纹罐》荣获金奖。2016年2月3日应邀参加文化部组织的“2016黄金时代—巴黎新春中国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荣获巴黎市政府颁发的中法艺术交流贡献奖;2016年4月作品《扇舞》获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金奖;2016年4月28日作品《动》、《新生机》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铜奖;2016年5月1日作品《屹立》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2016年6月作品《梦之情》入选2016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2016年7月作品《璃龙纹壶》获广州第七届紫砂·陶瓷文化节金奖;2016年10月作品《心语》、《清心壶》分获安徽省第二届陶瓷艺术精品展金、银奖;2016年11月作品《跳刀纹瓶》获第六届安徽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金奖。其中陶瓷釉,他微笑着向我说明陶瓷釉装饰需要1300多度的高温烧制,你如果这种配景跟主题结合的好,经过窑温以后,烧的不好甚至会起反作用,所以,他下了很大的功夫,得到了很理想的一种装饰色彩,最终成了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完整无缺的釉下陶瓷作品,使他至今记忆犹新。

  戴李平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个性,他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大王”,只是觉得这是别人对你的鼓励、赞赏、美誉。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讲,他认为我是大自然的主人,也是大自然的情人,更是大自然的仆人,所以作为一个艺术家,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作品让大家喜爱,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创作的更好。

  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陶瓷创作更多的融入现代元素。戴李平在陶瓷技艺上在传统的手工技艺基础上与现代工艺相结合,陶瓷技艺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而陶瓷绘画更希望延续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推陈出新,汲取近代好的风格,只有这样,才有所提高,还有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不断的努力,这对于艺术家戴李平来讲是个艰巨的任务,期待他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本文由:login_意昂3体育·(中国区)官方直营平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