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陕西行|陕西“敦煌” ·子长市钟山石窟
栏目:刻绘 发布时间:2024-10-12

  钟山石窟,又名石宫寺、普济院和大普济禅寺,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山石窟坐落在延安子长市千年古城——安定镇(1942年前为安定县)。钟山石窟始建于晋太和年间,经唐、宋、金、元、明、清完整保留至今。石窟依钟山而建,坐北向南,为纵轴式布局。窟内万尊雕像色彩鲜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均以泥金彩绘,金碧辉煌,历经千年而不变色,令人称绝,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宝珠有人识。原西北大学校长、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教授考察钟山石窟后,给国务院有关部委提交考察报告称:钟山石窟是全世界罕见的石窟,艺术价值不在莫高窟、龙门、云冈石窟之下,我呼吁有关方面加强对这个文物点的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吴健部长多次到子长钟山石窟,对其作了高度评价:钟山石窟是集建筑、泥金彩塑为一体的这样一个雕塑群体,非常精细,非常逼真,代表了宋代石窟造像艺术最高的一个水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林教授表示,钟山石窟应该说是在宋代石窟的造像题材里它基本都占全了,三世佛、水月观音、500罗汉、还有涅槃像,这都保存的非常完整,而且雕造的比较精美,应该说是陕北宋代石窟里最精美的一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齐晓波博士、新华社和央视等媒体同志在调研钟山石窟时,无不为其蕴含的艺术价值震撼!

  2022年9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8条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条长城主题精品线路,其中长城多彩艺术感悟之旅——陕西延安子长钟山石窟历史博物馆登榜!2022年10月29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推出纪录片《隐于黄土高坡的“敦煌”——钟山石窟》,赞誉钟山石窟为“中国第二个敦煌”。

  妇孺皆知的《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根据唐朝僧人玄奘取经的历史创作的小说,小说里的唐僧即是玄奘。在钟山石窟一号窟西壁有一幅石刻雕像正描绘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形象,要比《西游记》的创作还早500多年,成为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玄奘取经图”。

  公元629年(一说公元627年),当时唐朝还没有实现全国统一,突厥经常侵扰中原,边塞局势不稳。这年秋天,长安(今西安)闹饥荒,朝廷同意僧侣外出就食,玄奘遂离开长安,踏上西天取经之路。途中玄奘结识了西域胡人石盘陀,并请他做向导,在石盘陀的帮助下,玄奘顺利渡过玉门关。不久后向导跑了,玄奘独自一人在戈壁、沙漠里走了一百多里后,遇到沙暴迷路,又不慎将盛水的皮囊打翻,四天五夜滴水未进,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沙漠中。玄奘半夜被凉风吹醒,幸而离绿洲不远,找到水源后,又继续西行。出了大沙漠,玄奘经伊吾国(新疆哈密)来到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笃信佛教的高昌王文泰给玄奘备好行装,派了25人、30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24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安全过境。钟山石窟《玄奘取经》雕像正是对玄奘取经西返这一史实的生动描绘。据有关学者研究,延安地区的宋代石窟中,像钟山石窟一号窟这样的玄奘取经雕像基本上都是在公元1100年前后雕凿的,是目前已知玄奘取经图像中时代最早的。这一时期的玄奘取经图像的共同特点是:一方面,玄奘取经图像大多雕刻在水月观音龛的右下方,作为附属图像出现;与之相对的左下方多雕大梵天王及其眷属。另一方面,玄奘取经图像均为“一僧一从一马”的形式,一字排开,玄奘在前,行者多立于马侧牵马,个别在马前;马背均驮经书,书上散发光芒。钟山石窟一号窟雕像中,玄奘在前,圆形头光,双手合十,礼拜左侧观音,身后为一胡人形象,高鼻、深目、蓄发,有发带或瓜皮小帽一类的束发物,身着圆领窄袖袍服,右手牵马,马背驼物应为经卷。该组雕像只有玄奘、“猴行者”“白马驮金”,没有《西游记》中记载的猪八戒和沙和尚,不仅修正了“玄奘取经图”诞生于瓜州地区的观点,而且还印证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史实,将《西游记》的故事向前推进了500余年。2022年5月18日,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从敦煌到延安》展览中,敦煌研究院吴健先生用照片和研究证实了钟山石窟不仅是印度佛教沿丝绸之路东传西渐的物证,更是大唐玄奘和尚西天取经中西互通有无的有力凭证,是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中国石窟艺术起自汉朝,发展于魏晋,盛行于隋唐,至宋朝开始衰落,但钟山石窟却在宋朝兴盛,钟山石窟开凿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石窟原有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自东向西排列,其中以三号窟保存最为完整,被排为主窟。整个雕刻接地连天,一体合成,万佛森立,庄严肃穆,色彩鲜艳,雕刻细腻、造型逼真、活灵活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错落有致,因窟内佛像万余尊,所以也叫万佛岩。

  钟山石窟不但继承了唐朝雕刻丰满圆润的写实风格,而且还有宋朝更加本土化的特点以及以形传神、刻画内心世界的雕刻手法,是我国雕刻艺术的一大飞跃,成为北宋石雕艺术的代表作。石窟万尊雕像无一相同,融合多个宗派和民族人物特点,艺术表现形式丰富,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于一体,它是重要的文化遗存。钟山石窟以独特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在我国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璀璨的文化珠玉,是华夏文明可以触摸的历史缩影。

  千百年来,相传在子长民间的几个神奇故事,让钟山石窟披上一层神秘面纱。来自异域的菩提树和杜仲树。钟山石窟一号窟旁边有两棵树木,一棵是菩提树,一棵是杜仲树。菩提树属于热带树种,常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杜仲树,其树皮用来入药,常见于秦岭以南。原本在陕北很难见到的两种树却真真实实的生长在钟山石窟,实属罕见。

  坠落的大石头。1989年9月18日凌晨,三号窟西边顶端坠下一块大石头,石头正好位于雕像“释迦牟尼过去和弟子阿难、右胁侍菩萨”的顶部,按理说,巨石垂直下落正中这一组佛像,然而石头坠落在了坛基旁边的走廊上,不仅佛像未被砸毁,甚至连坛基的边沿也没有砸上,人们无不拍手称奇。15华里的“洞天福地”。钟山石窟四号窟窟顶之上的摩崖石刻着四个楷体巨书“洞天福地”,刻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工匠从距离石窟15华里的红石峁沟一路雕刻,至钟山石窟停止,相传洞内全是大大小小的佛像,而在四号窟找到疑似该洞的入口。据当地村民所说,曾经有人去到洞中,发现越往下地方越大,还一直有风从洞中灌入,洞中有明显的人工雕刻的痕迹。随着挖掘和考古的深入,钟山石窟将会有更多的奇迹等待我们去发现......神奇的塔林。钟山石窟《总昭方丈之图》石碑记载,钟山石窟当时涉及的范围,北至榆林佳县,南至西安临潼,管辖区域有安塞、志丹、佳县、长安、泾阳、渭南、临潼等一带,分寺院有福建的龙泉院,浙江的嘉祥院,天津的圣安院,河南的福惠院和山西的洪福院等大寺院,规模宏伟,影响力之大。可以说当时是一个培养佛教人才的最高僧人府。据安定当地老年人口口相传,石宫寺(钟山石窟)高僧遍寺,寺外古塔林立,但如今钟山石窟东边200多亩的庄稼地,仅有“惠善法师浮屠塔”见证着寺院的兴衰,其余古塔均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下一步考古和科考任重道远。

  令人欣慰的是,在子长市的不懈努力下,目前钟山石窟抢救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2023年3月24日,子长市和敦煌研究院、延安市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对钟山石窟启动了数字化保护,钟山石窟文物管理所也与西安交通大学防风化实验、陕西考古研究院,联合深化开展考古、挖掘、整理、研究等工作,并积极争取成立西北地区石窟寺历史文化和宗教交流中心,引进专业人才,对钟山石窟进行全面研究建档,对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整体规划进行升级和设计,开发文创产品,争创4A及5A级旅游景区。同时,组织专业人员谋划包装了钟山石窟历史博物馆及周边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的项目,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评审论证和积极申报。(据延安宣传)


本文由:login_意昂3体育·(中国区)官方直营平台提供